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钢化炉在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50列,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序号

出现问题

原因分析

解决办法

部位

1

片台辊道不水平

1、 辊道弯曲

2、 整体辊道不水平

1、 更换辊道

2、 水平仪整体调平

片台

 

 

 

 

 

 

 

2

片台起落架四角升降不一致

 气缸节流阀进出气大小不一致

 调节气缸进出气节流阀


3

片台传动有响声

1、 链条松动

2、 链轮、链条中间有杂物

1、 调整链条松紧程度

2、 清理链轮、链条中间杂物


4

上片台光电开关未能挡住玻璃直冲炉门

1、 光电开关灯不亮

2、 光电开关灯一直再闪

3、 玻璃挡住后感应灯不亮

1、 查看线路或更换光电开关

2、 调整光电开关

3、 调整光电开关



5

上片台光电开关每次测出玻璃长度不一致

 光电开关与支架或光电开关支架固定不牢固

 固定光电开关或支架


6

全程进炉、步进按钮不起作用

1、 按钮坏掉

2、 线路不通

1、 更换按钮

2、 检查线路


7

玻璃跑偏

1、辊道弯曲

2、整体辊道不水平

3、辊道两边辊间距不一致

1、更换辊道

2、水平仪整体调平

3、 调整辊道之间辊间距,调整一致。


8

 辊道震动

 1、链条托轨托链条过紧

2、轴头轴承顶丝太紧

 1、调整链条托轨

2、调整轴承顶丝


9

芳纶绳损坏、松动

 工作时间太长

更换或重新缠绕芳纶绳 

平风栅

 

 

 

 

 

 

 

10

平风栅传动链条调齿

1、 链轮不在同一直线

2、 链轮掉齿

3、 链条托轨托链条过松

1、 看是否有螺丝松动调整整体链轮

2、 更换链轮

3、 调整链条托轨


11

风栅风嘴离玻璃表面高度与指针刻度不符

 指针松动

 调整指针


12

风栅辊道不水平

1、 辊道弯曲

2、 整体辊道不水平

1、更换辊道

3、 水平仪整体调平


13

玻璃跑偏

1、辊道弯曲

2、整体辊道不水平

3、辊道两边架板之间辊间距不一致

1、更换辊道

2、水平仪整体调平

3、调整辊道架板之间辊间距,调整一致。


14

 玻璃出炉后玻璃跑偏

1、 接引辊道与陶瓷辊道高低不一致

2、 接引辊道与陶瓷辊道之间,两边辊间距不一致

3、 风栅辊道与接引辊道高低不一致

4、 风栅辊道与接引辊道之间两边辊间距不一致

1、 调整接引辊道与陶瓷辊道高低调一致

2、 调整接引辊道与陶瓷辊道之间,两边辊间距调一致

3、 调整风栅辊道与接引辊道高低调一致

4、 调整风栅辊道与接引辊道之间两边辊间距调一致



15

 玻璃进栅时跑出风栅

1、 光电开关测玻璃长度不准

2、 进栅距离设置不正确

3、 编码器接头松动

4、 磁场干扰

1、 调整光电开关

2、 重新设置进栅距离

3、 固定编码器接头

4、 查出干扰,干扰源接地线


16

 玻璃在风栅往复中撞后炉门

 1、编码器坏掉

2、编码器接头松动

3、磁场干扰

 1、更换编码器

2、固定编码器接头

3、查出干扰,干扰源接地线


17

.玻璃在急冷风栅中破碎

1.玻璃出炉温度较低;

2.加热不均匀;

3.风嘴有堵塞。

1.提高炉温或增加加热时间;

2.清理堵塞风嘴。


18

玻璃在冷却风栅中破碎

1.冷却风压过高;

2.玻璃原片有缺陷或由于钻孔、磨边等缺陷。

1.降低冷却风压;

2.玻璃进炉前应仔细检查外观质量。


19

玻璃自爆

1、 玻璃受热不均匀

2、 玻璃吹风不均匀

3、玻璃磨边不好,有裂纹、爆边等;

4、原片不好

1、炉丝、固继、热电偶、熔断器有无损坏现象

2、调整风栅距离,清理堵塞风嘴

3、.进炉前仔细检查玻璃质量,杜绝不合格玻璃进炉;

4、更换原片


20

炉体加热不均匀

 炉丝、固继、热电偶、熔断器有无损坏现象


 如有损坏现象及时更换

炉体

 

 

 

 

 

 

 

 

 

 

 

21

炉体升降不到位

 四角丝杠与丝母有过脱落现象

 丝杠伞齿轮与提升伞齿轮脱开,单独调整上下炉体之间的距离,四角调整一致


22

炉体升或降到位后不会自动停止

1、 限位开关固定位置有偏差

2、 限位开关坏掉

3、 限位开关与控制柜之间线路有问题

1、 重新调整限位开关位置

2、 更换限位开关

3、 检查线路或更换电线


23

炉体加热不受控制,风机启动后自动加热

 进风机或变频器的三相电有绝缘层脱落造成短路

绝缘层脱落地方用胶布或其他绝缘物固定好,杜绝短路


24

炉体加热不受控制

1、 炉丝与炉丝之间有短接现象

2、 温控系统死机

3、 热电偶损坏

 1、清楚短接现象

2、关机重启或更换

3,更换热电偶


25

玻璃在炉子内跑偏

1、 辊道高低不平

2、 辊道两边辊间距不一致

3、 辊道轴承偏倒

1、 重新调整辊道水平

2、 调整辊道两边辊间距

3、 轴承去掉,清理轴头,清洗轴承,安装时轴承与轴头不能太紧


26

玻璃在炉子内炸炉

1.玻璃本身有裂痕、结石、气泡等缺陷;

2.玻璃磨边不好,有裂纹、爆边等;

3.钢化厚玻璃时,炉温过高导致表面与中心的温差过大;

4.已钢化过的玻璃二次进行钢化、

1.进炉前仔细检查玻璃质量,杜绝不合格玻璃进炉;

2.对厚玻璃应适当降低炉温;

3.严禁二次钢化。


27

玻璃在炉子内撞炉门

1、 进炉或有效距离设置不正确

2、 进炉光电开关侧长度不准

3、 编码器接头松动

4、 编码器读脉冲值不准

5、 磁场干扰

1、 正确输入进炉或有效距离数值

2、 校正光电开关

3、 固定紧编码器接头

4、 更换编码器

5、 查出干扰源,增加地线


28

玻璃有时会出现冲炉现象

1、 编码器接头松动

2、 编码器读脉冲值不准

3、磁场干扰

1、 固定紧编码器接头

2、更换编码器

3、查出干扰源,增加地线


29

单根炉丝出现温度明显高于相邻温度

1、 热电偶损坏

2、 固特继电器被击穿

3、 相邻炉丝短接

1、 更换热电偶

2、 更换固特继电器

3、 清楚短接现象


30

单根炉丝出现温度明显低于相邻温度

1、 热电偶损坏

2、 炉丝、固继、熔断器坏掉

3、 8057无输出

1、 更换热电偶

2、 更换炉丝、固继、熔断器

3、 检查线路


31

 加热经常断开

1、 车间温度太高

2、 控制柜散热风扇坏掉

3、 温控开关坏掉

4、 温控表设定释放值太低

1、 盖控制柜房,降低控制柜温度

2、 更换风扇

3、 更换温控开关

4、 温控表释放值设定稍微高一点


32

玻璃前后端向上弯曲

1.玻璃进入冷却段时,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

2.在冷却段,玻璃上面的冷却速度比下面冷却速度慢。

1.适当提高下部温度(或降低上部温度)。

2.降低(或增加)上(下)风栅与玻璃表面的距离;或减小(增加)下(上)部的吹风压力,可通过调整风栅或风门方式解决。


33

玻璃中间向上凸起

1.玻璃进入冷却段时下部温度高于上部温度;

2.在冷却段上面的冷却速度比下面的冷却速度快。

1.适当提高上部温度(或降低下部温度)

2.增加(减小)上(下)风栅与玻璃的距离,或减小(增加)上(下)部的吹风压力,可通过调整风栅或风门方式解决。



34

双弯(边缘四边凸起或弯下)

1.玻璃进入冷却段时,中部温度低于边缘温度。

1.提高加热平衡压力;

2.适当延长加热时间;

3.调整放片位置变化;

4.使用单点调温方式适当提高中部加热温度。


35

表面波浪

1.玻璃出炉温度过高;

2.原片质量不好;

3.辊道弯曲。

1.降低炉内温度或减少加热时间;

2.适当降低出炉速度;

3.适当加快炉内摆动速度;

4.更换玻璃原片;

5.更换辊道。


36




星状麻点

1.新炉开始使用时;

2.陶瓷辊道表面有积物;

3.玻璃下表面不干净;

4.风栅辊道表面不干净

1.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即自行消失;

2.清理陶瓷辊道及风栅辊道;

3.清洗或擦拭干净玻璃表面。


37

密集性桔皮状麻点

1.玻璃出炉温度过高;

2.钢化厚玻璃时陶瓷辊道表面温度过高;

1.降低炉温或减少加热时间;

2.降低下部炉温。


38

中间出现白雾或性能变化

1.每次生产时前几炉出现;

2.陶瓷辊道温度过高;

3.陶瓷辊道表面太脏;

4.未使用SO2 。

1.正常生产几炉后自行消失;

2.适当降低下部温度;

3.进炉间隔不能太长;

4.增加上部热平衡压力使之尽快展平;

5.清洁陶瓷辊道;

6.增加SO2用量。


39

玻璃表面有裂纹或暗纹

1.玻璃出炉温度低;

2.原片质量不好。

1.增加炉温或加热时间;

2.更换原片。


40

玻璃在炉内炸裂

1.玻璃本身有裂痕、结石、气泡等缺陷;

2.玻璃磨边不好,有裂纹、爆边等;

3.钢化厚玻璃时,炉温过高导致表面与中心的温差过大;

4.已钢化过的玻璃二次进行钢化、

1.进炉前仔细检查玻璃质量,杜绝不合格玻璃进炉;

2.对厚玻璃应适当降低炉温;

3.严禁二次钢化。


41

玻璃冲击强度不够

1.上、下表面加热及冷却不对称;

2.风压过高,颗粒度太小。

1.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温度、功率、吹风距离等)调整;

2.降低风压,使颗粒度在50—60粒左右。


42

玻璃表面划伤

1.个别陶瓷及风栅辊道不转或不同步;

2.辊道表面有异物;

3.其它原因。

1.检查、调整使辊道保持同步;

2.清理辊道表面异物;

3.根据情况分析处理。


43

玻璃进炉后停掉

1、 进炉距离设置太长

2、 空炉往复速度太低

3、 玻璃超长

1、 重新设定进炉距离

2、 调整空炉往复速度是变频器输出大于10赫兹

3、 减短进炉玻璃长度


44

炉门打不开

1、 气缸进气量不够

2、 电磁阀灯不亮

3、 机械故障

1、 检查进气源

2、 电线路磁阀线圈烧坏或 线路故障

3、 气缸气管拔掉,手动看能否打开,检查炉门和炉门拉杆与机架有无摩擦


45

炉门打开玻璃不进炉

接近开关或磁性开关灯未亮

1、 感应块与接近开关或磁性开关距离太远,应调于5mm左右

2、 线路故障


46

风压表读数不准或不显示风压

1、 设置不正确

2、 线路接错

3、 压力变送器被吉坏

1、 重新设置参数

2、 根据图纸正确接线

3、 更换压力变送器

风路

 

47

 风机启动不开

1、 变频器设置错误

2、 信号线不通

3、 DA041无输出

4、 风机缺相

1、 重新设定变频器

2、 更换信号线

3、 更换DA041

4、 检查三相电 


48





49

工控机反应慢,出现蓝屏,关机后有时开不开机

 工控机系统有问题

 

重新装系统或内存条松动


50

 PLC某一点灯在闪(传动除外)

磁场干扰

1、 查找干扰源增加地线

2、 信号线换成屏蔽线



弯钢化产品的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出现问题

原因分析

解决办法

1.成形过程中破碎

1.玻璃出炉温度低;

2.风栅漏风;

3.玻璃变弧速度太快;

4.上压辊与玻璃间隙太小;

5.风栅中有碎玻璃或异物。

1.延长加热时间;

2.检查调整闸板阀密封;

3.调变弧速度;

4.调整上压辊间隙大于或等于玻璃厚度;

5.清理风栅。

2.弧形不吻合

2.1整体弧形不吻合

1.变弧数值未调整到位;

2.有可能出现的回弹;

3.临时改变变弧速度。

1.调整变弧脉冲数值,再用模板检查;

2.调整弧度,校正回弹量;

3.改变变弧速度后,需用模板重新校正。

2.2中间局部不吻合

1.未进行微调;

2.变弧基准发生变化;

1.进行微调调整;

2.重新校正基准。

2.3

两边弧形不一致

1.两边提升链条松紧度不一致;

2.临时改变两边变弧速度(GX-R型);

3.两边变弧基准有误差。

1.调整两边链条松紧,并锁紧锁紧螺母;

2.变弧速度不能临时随意改变,否则需用模板校正;

3.重新校正基准。

2.4对角线偏差大,四角不同面

1.四角链条松紧不一;

2.摆放不正,玻璃跑偏。

1.调整四角链条松紧度;

2.校正玻璃的摆放位置。

2.5

边部直边过大

1.玻璃出炉温度低;

2.上部边辊与玻璃间隙大及进栅位置不对。

1.延长加热时间(或提高加热温度);

2.调整边辊间隙及玻璃进栅距离;

3.适当提高风栅往复速度及结合调整吹风滞后时间。

3.端部出现裂口及玻璃上有暗裂

1.玻璃出炉温度低;

2.变弧速度过快;

3.环境温度过低;

4.磨边、倒角不好;

5.玻璃原片质量不好。

1.延长加热时间(或提高加热温度);

2.适当调整变弧速度;

3.必要时在风栅上增加保温措施;

4.提高磨边质量,加大倒角;

5.在前端加引导玻璃;

6.更换玻璃原片。

4.波浪较大或表面光学性能不好

1.玻璃出炉温度过高;

2.上压辊间隙太小或压力过高。

1.减少加热时间(或降低加热温度);

2.调整上压辊间隙及压力合适。

5.颗粒度不好

1.出炉温度过低;

2.吹风滞后时间太长;

3.上压辊下压时间太长;

4.急冷风压不够。

1.延长加热时间(或提高加热温度);

2.减少吹风滞后时间及上压辊下压时间;

3.增大急冷风压。

6.玻璃跑偏

1、 压辊离玻璃表面距离不一致


 1、调整压辊高度


总之,产品的质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辊道成形方式存在一定量的直边是不可避免的,通过设备及工艺的调整,只能尽量减少直边现象,但不可能完全消除。要想做好弯钢化产品,需熟悉、了解设备性能,熟练掌握各系统参数的作用、使用与调整方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结合设备的性能,灵活运用,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性能,做好弯钢化产品。